午夜洗衣房:喜歡分享的冒牌者、給自己專屬的學期課

不知道開學對大家來說還有沒有任何意義,但主題恰好對上了,好共時!

大家八月過得如何呢?上一封電子報是七月底的事了,八月我小小放了暑假,今天剛好是開學日,突然幹勁十足,覺得好像能夠把累積的靈感好好書寫了,這就是集體意識的威力嗎?

最近有趣的小事是,我在一週內看完了《鬼滅之刃》動畫,哎呀,真的超級喜歡的……早知道就早點看了。不過好處是在開學前看完,趕得上在新的一學期可以在我的電影課結合一下鬼滅的特色跟議題,嘻嘻。

超超超超級喜歡炎柱!也好愛炭治郎!

小小的冒牌者症候群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網路的關係(應該百分之百是),我這幾年突然很容易會有小小的冒牌者症候群,我自己認為還算在健康的範圍,如果說這種東西還有健康程度可言的話。

時不是我在網路上閱讀別人的文章時,會發覺我對喜歡的領域了解還不夠透澈、或是沒有辦法旁徵博引,對歷史也常常只有較片段的理解。看到別人能夠用百分之百確信的語氣去反駁他人、或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,有時會有點嚮往,也好奇這跟個性有沒有關係。

我也發覺無論是研究跟學校學科相關、或是被視為次文化的領域,在某部分網路的世界裡,好像都有一點需要「證明」自己有資格分享資訊。跟文學、書籍相關的資訊大多可以用學位與看過多少書佐證,動漫與流行文化相關的則是要用接觸的作品多寡和年資來說話。

我猜想這個現象除了:

A)只是我自己的演算法讓我這麼認為,不然就是

B)太多複製貼上,東拼西湊只為賺取流量的內容太多,導致接收資訊的我們,越來越希望可以得到一點實質的證據,證明我眼前的這個帳號,值得我花時間相信與閱讀。

總而言之,我既是那個在網路上閱讀文章的潛水網友,也是個喜歡在網路上分享想法的創作者,在這兩者之間擺盪,難免就會一直覺得:「啊…我知道的真的是太少了呢」。

如果你跟我一樣,對自己說不上沒自信,但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會有點羞怯,覺得只能以瘋狂粉絲身份自居,但分享時還是會想著……自己大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前進的話,我猜想這也許也有好處。(但這個好處不是什麼「謙虛是美德」,放心!)

我私心認為,這種個性跟心態滿容易可以跟同好自在交流。以前我比較常會不小心因為別人有學者氣場(不知道怎麼解釋,反正就是一種感覺)就把自己縮得很小。所以我也發現,也許當我不知不覺把自己放在一個「我只是喜歡這東西但我應該也很無知」的位置上時,好像可以很輕鬆跟認識各式各樣的同好建立關係,因為他人不會戴著玫瑰色濾鏡看我。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,歡迎認識我的人告訴我這個假說是否正確!

幫自己安排*令你興奮的*客製化課程

接續第一部分的討論,聽起來超級像是我因為有冒牌者症候群於是決定來學習XD我發誓這只是巧合😂

如果大家很愛上網看一些網路現象觀察或評論的話,可能不難發現創作者近期非常喜歡討論腦腐(brain rot)的現象還有該怎麼自救等等的話題。不少人除了提議可以多看YouTube長影片、到Substack等平台閱讀長文章之外,也開始分享要如何搜集、整理資訊,以及「做自己的研究」。

不滿意學校制度、或是曾經遇過可怕老師的人,可能會被「研究」兩字勸退,但我很喜歡這個網路話題的原因在於,研究只是一種方法,主題真的隨便你選,重點就只是找到一個你願意深挖的領域,然後有系統地、依照自己的速度穩定累積知識,也許還能產出有趣的小作品。

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各種平台搜尋:Personal Curriculum(個人課程),就可以看到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點子!我覺得以四個月左右為單位來挑書單、挑音樂、挑影劇作品、挑網路文章去做研究或是學習很不錯,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投入程度,也可以兩個月為單位做嘗試。

這說白了就是幫自己有系統地訂個計畫,但從主題至學習方法都能夠自行設計的課程,聽起來就真的很夢幻,我覺得也有助於幫助我排除偶爾會冒出頭的冒牌者症候群。

之前我雖然沒有如此系統性地幫自己設計書單片單,但有用類似的思路去選書跟看影劇,我發現滿足感其實很大,而且非常適合喜歡一頭熱鑽入某個世界的人!以下有幾個簡單到令人發笑的例子:

1) 高中畢業的暑假,我因為太喜歡英國演員Jonny Lee Miller,自己在部落格寫了一「JLM影展」系列(還真敢取名?),把手邊能找到他演的作品都看完,然後寫心得。

他是我心中最完美的Mr. Knightley,嗚嗚嗚

2) 大學剛畢業時我看了一大堆東野圭吾的小說,以此延伸去認識其他國家的推理小說和作家,在這之中認識了香港作家陳浩基,馬上把我的越野車大轉彎,把方向改為狂看陳浩基的所有作品🙃

3) 對科幻小說本來沒什麼涉獵的我,看了青少年小說《戰爭遊戲》之後,驚呼自己簡直是摩登原始人,科幻真好看!於是找了各式各樣的科幻作品閱讀,現在比較清楚自己喜歡的路線了。(但還有很多經典的沒看完,尚在努力中)

那麼我如何設計我的個人課程呢?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目前的計畫,也非常歡迎大家如果有什麼自己的靈感可以跟我說,我好想知道!!!

目前的規劃

經過了幾年的探索之後,我發現如果要規劃課程的話,我還是最願意花時間在閱讀跟學習文學上,所以我馬上就開啟了拖延無限久的計畫:搜尋開放式課程

台灣跟國外的大學很多都有提供非常好的資源,不想自己規劃的人可以跟我一樣這麼做~我去了耶魯大學、哈佛大學的網頁搜尋,挑了我有興趣的課程稍微聽一下,最後選擇了上1945年後的美國小說課程。連結在此:https://oyc.yale.edu/english/engl-291

這門課讀的文本多半我都沒讀過,但領域跟課程進行方式我很熟悉,對我來說就是個很完美的組合,老師的口條也非常好,第一堂課聽完覺得非常快樂(我覺得單看第一堂課也很有意思,推薦給大家),決定好課程後也找好了小說,準備每週報到。天啊,能夠上學的感覺真是太棒了🌟(而且也沒有人會逼你,想放棄也無妨)

此外我也決定要重拾認真的韓文學習。因為大學有買了一些課本跟單字書,我就想給自己每週一點進度,至少在一學期的時間要把課本的內容複習完。要不然只有Duolingo每天督促我,好像還是有點不夠😂其實也很想要把日文學好,不過我們就一步步來吧,不要操之過急哈哈哈哈哈。

身爲已經不用上學的成人,我覺得這樣的學習量應該算夠,畢竟還是想要留時間給休閒的閱讀、看劇、追星等……真的就是超任性的快樂學生,課選超少、還不用被打分數。(說真的我自己現在身為老師,也很不愛給學生打分數,頗累)

這就是九月初我給自己的新計畫了!希望大家不管是開學、上班、生活都順心,如果內心沒有感到興奮或渴望,也不一定要規劃什麼,舒服自在就好了:)這個月讓大家興奮的事是哪些呢?歡迎跟我分享!

電子報回饋表單請來這裡❤️:https://forms.gle/zRb2T1JWpDRazgWH7

Reply

or to participat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