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洗衣房: 安靜與壓抑是兩回事、現在的我需要什麼樣的故事呢?

Vol. 7 預祝大家農曆新年愉快!!

打字的現在我正在從花蓮返回台北的火車上。

幾年前開始,我跟一起經營podcast《午後女子會》的朋友決定每年都要一起旅行,獎勵自己一年來不停歇的創作,然後還會戲稱是員工旅遊。今年為了方便一點,決定在國內非常放鬆地玩……天啊,國內旅遊真的是太輕鬆了,背個後背包跳上火車就行,好幸福!!

有些朋友會覺得為什麼才兩個人但要很認真說是員工旅遊,好的,雖然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真的像是個小小小工作室一樣錄音、接案,但,我覺得也算是因為我從來都沒有以正職身份入職任何公司,想當然尾牙或是員工旅遊這種東西,我可是真的只有在電視上看過😂 某種程度上也有點像是滿足我自己偶爾當個成熟社會人士的願望(好荒謬)。

-安靜跟壓抑,當然是兩回完全不同的事-

好的這張圖跟故事沒什麼關係,只是覺得很有感哈哈哈哈哈

這個議題是在運動時讓我很有感的一件事。有時候上這類課程挑戰到體力極限的時候,不是有些人會面目猙獰、有些人會哇哇大叫嗎?我通常是面目猙獰派,基本上不會發出什麼聲音,若真的要說原因,大概就是因為我覺得叫出來很花力氣,再來就是……我自己對聲音很敏感,有時候突然聽到別人的叫聲也會被嚇得不輕,所以就不太想這麼做。

但其實在生活中的很多當下,我們根本不會想這麼多對吧!也許很多時候純粹就是「不想做」、「沒那個衝動」。所有一次聽到有人打趣說:「你怎麼運動很累都沒叫,好壓抑喔」,我才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。而且我發現,老天,我很在意這句話!

雖然說,說者無心,聽者何必有意?但很可惜我的小腦袋不太想要讓這件事過去,因為這似乎又喚起了讓我以往一直覺得有點困擾的評價———關於有沒有反應這件事。當我身體在運動時受到挑戰,我把這痛苦的能量用猙獰的表情傳達出來而非大叫,那是不是在集體的理解下,符合了自我壓抑的定義。然而大叫出來就是種我身心都在抗拒的行為,所以怎能說這樣的表達是一種「自我解放」呢?

這種小小的碰撞當然是不會給我的人際交流帶來太多的困擾,但就是偶爾,非常偶爾,我會在這種小地方被提醒:我似乎表現得不夠激動、不夠痛苦、不夠狂放、不符合這個情景需要的反應……在許許多多的事物都能有多元性的這個年代,是不是在情緒表達上,我們能也有更多空間給人去用最舒適的方式表達自我呢?

-誰有資格書寫誰的故事-

前陣子因為讀書會看了《黃色臉孔》(Yellowface)這本書,因為實在有太多滿溢的想法於是錄了一集podcast分享只有聲音版本請點我。一旦要開始聊我自己比較有意見的作品,我便會很緊張地開始列點……尤其這部作品又跟種族有關,總覺得自己皮要繃得很緊。

這是是本充滿娛樂性的驚悚小說,故事講述一位白人女孩偷了亞裔好友未公開的手稿、出版了一本跟一次大戰中國歷史相關的小說後,一炮而紅,而他的偷竊行為也導致接下來一連串的滾雪球謊言,讓事情越變越糟……

光看標題以及故事設定,就難免讓我覺得作者想要針對「書寫故事的資格」進行討論,這也是我自己在讀許多小說時會思考的事。對於「想要確認作者背景來判斷我是否買帳小說」這行為,有時候我也會受不了自己,覺得我根本走火入魔!!!

但說真的,當一本書的一大亮點或是賣點建立在少數族群身上時,我依然認為某種程度上的身份背景、或大量研究功課與田野調查是必須的。在閱讀時我也會不斷思考,除去了跟身份有關的標籤,這個故事本身我喜歡嗎?若沒有了這些標籤,這個故事的獨特性還會成立嗎?

而《黃色臉孔》這本書的娛樂性絕對是有的,讓人一頁頁翻下去的動力也不少。然而主角本身許多的特質讓我無法真心感到道德上的糾結。我也許會希望主角能夠一次次逃脫指控,但主要也是因為身為讀者,偶爾看到那種回不了頭的惡人沒有極限地挑戰常規,心中總是會冒出點嗜血的快感

但根本上,主角的行為當然錯得離譜。偷竊他人創作本身就沒什麼好討論了,那麼接下來對於白人有沒有資格書寫亞洲故事的討論,總讓我覺得一點促進思考的意欲都沒有。雖然書中有其他地方讓我閱讀上得到了趣味,但最大宗的期待可以說是大大落空,因此讀到結尾確實感到非常空虛。

空虛的我只好跟自己開場讀書會,質問自己到底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其他想法。我覺得單純以讀者身份來說,一個故事精不精采當然是最重要的事,而在我生長及受教育的文化背景下,特定議題和種族身份就是會讓我敏感的雷達逼逼作響,我就是會想要確認這個寫作、創作的人在我心中是否過度消費或是挪用了這個文化。不過同時,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脈絡來看我所熱愛的作品話,肯定也有數不清的故事在他人視角中是不斷剝削與挪用其他文化,而我卻渾然不知、或視而不見。

一個人的能量盤子上終究有極限,能夠照顧到的議題也無法全面,所以在碰觸這樣的議題時,以往我可能會像刺蝟一樣,聽到覺得不舒服的言論,就下意識認為對方敏感度為0,但越是像刺蝟一樣,就越無法讓這樣的話題開誠布公地出現在日常的談話之間,也會忽略自己終究也只是拿著一個小盤子,乘載著幾樣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。

所以儘管《黃色臉孔》這本書讓我不太滿意,但能夠透過這個故事跟更多人交換意見、分享可能會互相抵觸的關於文化的看法,我想也是滿不錯的。

-《乖女孩》(Babygirl) 完食心得-

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只能說是海報設計😂

上週抱持著極度期待的心情到了戲院看《乖女孩》(Babygirl) 這部電影,看完後說不上憤怒,倒比較像是有點想笑(?)可能是因為看了預告片後覺得裡頭的禁忌感很讓人期待,所以實際上在戲院時,我覺得整部片最刺激的似乎……是預告片啊哈哈哈哈哈!!!

《乖女孩》講述一位在職場上非常有成就的主角,在公司遇到一位充滿神秘感的實習生後,開始了一段禁忌的關係,而且讓自己身陷慾望與困境之中。以下的發言全都是我個人看法,大家如果看完電影覺得不同意,非常歡迎跟我分享討論!🙏

我發現電影雖然想探討真實、尷尬、禁忌的女性慾望,但裡面幾乎所有的情節都讓我覺得,這些導演(兼編劇)想要講述的「禁忌」慾望,早已在我的生活中不再是禁忌議題(也許要放到五十年前才會比較轟動)。角色之間的互動到了電影中後段似乎變得更像一般的出軌情節。雖然還是有讓人覺得有意思的地方,但許多角色互動都讓我覺得漏洞太多無法真的買單,也有一度差點忘記電影想探討的也許更像是:在男權架構下往上爬的女人可能會有的反差且不能言說的渴望。

也因此中間有許多橋段讓我不禁問自己:這段真的有出現的必要嗎?現在這個當下我有需要這樣的故事嗎?這樣的提問讓我想到之前看《可憐的東西》後的心得,我並沒有覺得《可憐的東西》不好看,只是覺得內心沒有被啟發,電影像是用了一種非常美麗的方式呈現了一個我知道的概念,僅此而已。我猜想也許是因為對於角色在個人層面上我沒有太多投射,所以導致《乖女孩》和《可憐的東西》在我心中無法掀起太多的水花吧!

不過,講到期待的電影,也想來分享最近我超有興趣的新片!即將上映的《完美伴侶》(Companion) 據說是部充滿反轉的驚悚片,整體的造型跟氛圍都好吸引人,希望真的可以在戲院被這個故事大大震撼,總覺得這部片有一點《超完美嬌妻》的氛圍!

最後祝大家農曆年快樂,也可以好好休息、做讓自己開心的事,有任何回饋都歡迎投稿到表單唷!(也非常歡迎針對過去的電子報投稿,沒有時效性的嘻嘻)

Reply

or to participate.